清代后妃杂识分章 14

王冕森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清代皇谥号的格式,早在入关追封孝慈初步创设,因圣祖康熙帝给自己的元孝诚仁皇谥为仁孝皇引发混,最终在雍正初年整齐划。同时,清代皇太获得谥号时,般会参考酌用其生之徽号。例如,孝贞显皇,生微号为“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”,崩逝之谥号为“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天祚圣显皇”,其中“慈安裕庆和敬”六字即是徽号之略。

海量小说,【富偶小说网】

二、皇贵妃的尊号

清代皇贵妃作为当朝皇帝之宫主位时,般只有“皇贵妃”尊号,且因

当朝之皇贵妃在同时间般只有位,故而无须给予封号以示区别。清代皇贵妃尊号始于顺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,当时将贤妃诏晋为皇贵妃,亦即的孝献皇

皇帝崩逝,其皇贵妃成为皇贵太妃,通常会得到字的徽号。①例如,圣祖的慤惠皇贵妃佟佳氏,在康熙朝为贵妃;雍正二年(1724年)六月,尊封为皇贵太妃;乾隆元年十月,尊徽号曰“寿祺”。但是,,皇贵太妃的徽号与皇太同,会被增加。

在皇贵妃或皇贵太妃薨逝之,即按例获得谥号。清代皇贵妃的谥号般为字,由阁拟,呈与皇帝钦定。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,当时的禧皇贵太妃(和裕皇贵妃刘佳氏)薨逝,阁即呈奏:“恭照戚禧皇贵妃薨逝奏请赠谥折。奉旨:依议。钦此。钦遵,移阁撰拟。等因。臣等谨拟清汉谥号字样,另折清单恭呈御览,伏候钦定。为此谨奏。”②又如,述圣祖忍惠皇贵妃佟佳氏,以寿祺皇贵太妃的份在乾隆八年(1743年)四月初薨逝,得谥曰“慤 惠皇贵妃”。

清代皇贵妃的谥号有时会与其生的封号有关。例如,孝仪纯皇在乾隆四十年(1775年)正月二十九以皇贵妃的份薨逝,得谥曰“令懿皇贵妃”,其中“令”字即是其从嫔位到贵妃位时的封号。档案中也有相关反映,如《奏拟令懿皇贵妃令懿二字清文繙译》折中,学士赫德称:“臣等谨查令懿皇贵妃,令字清文原用mergen,拟仍用mergen。懿字谨拟繙fujurungga。”③

值得注意的是,关于皇贵妃之尊号,在晚清时有个重化,即在“皇贵妃”与“皇贵太妃”的区别。清初时,对于先帝的宫主位,般是普遍加“太”字行称呼,也以“太妃”行统称。故而,在当时的语言习惯中,“皇考皇贵妃”与“皇贵太妃”寓意相同,在档案亦可混写。但是,光三十年(1850年)正月,宣宗崩逝,文宗即位,当时仍有仁宗的宫如皇贵妃(恭顺皇贵妃)在世,文宗即尊封为“如皇贵太妃”,将“皇贵太妃”作为正式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谨按,清中期,作为皇贵太妃却无徽号者亦乏其

②《奏拟诚禧皇贵妃清汉谥号字样》,光十四年二月初八,登录号:058023-001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库档案。

③《奏拟令懿皇贵妃令懿二字清文繙译》,乾隆四十年正月三十,登录号:026594-001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库档案。

尊号册封。按照此例,可知作为正式封号之“皇贵太妃”地位尊于“皇贵妃”。从宣统小朝廷“四太妃”的看,在当时的价值观念中,这个“太”字可能与名义权有些联系。而从制度讲,只是从咸朝开始,增加了种对先帝皇贵妃的尊封手段。

三、贵妃的尊号

清代贵妃作为当朝皇帝之宫主位时,除了有“贵妃”尊号之外,通常还延续之妃位时期之封号以示区别。如宗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,在乾隆十三年(1748年)七月初,以嘉妃的份诏晋为嘉贵妃。当时因为尚有纯贵妃(纯惠皇贵妃)在位,所以被称为“嘉贵妃”作为区分。

皇帝崩逝,其贵妃成为贵太妃,除乾隆初年曾经予以徽号之外,之历朝给予贵太妃徽号,而只延续之之封号行称呼。者如圣祖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,在康熙朝为和妃;雍正二年六月,尊封为贵妃;乾隆元年十月,尊徽号曰“温惠”。与皇贵太妃相同,贵太妃的徽号也会被增加。者则如宣宗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,在光朝为琳贵妃;光三十年(1850年),尊封为琳贵太妃,仍沿用其封号。

据《清朝通志》载:“贵妃以无谥,奉特旨者予谥。”①这虽然与乾隆朝《清会典》所记贵妃丧仪“行册谥礼与皇贵妃同”②之说有所违背,但是以实际看,自乾隆朝以,清代贵妃的确并予谥。如文宗婉贵妃索绰络氏,在咸朝为婉嫔;咸年(1861年)七月,尊封为婉妃;同治十三年(1874 年)十月,尊封为婉贵妃;光绪二十年(1894年)五月十七薨逝,即未与谥。

四、妃、嫔的尊号

清代妃和嫔作为当朝皇帝之宫主位时,除了有“妃”“嫔”尊号之外,还拥有封号。《清会典》载:“凡封号,若建置,则拟其美名。凡敕封山川神祇,册封妃嫔、王、郡王皆恭拟美名呈钦定。”③如仁宗嘉庆帝即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《清朝通志》卷50,王云五总编:《万有文库》第二集,第7043页。

② 乾隆朝《钦定清会典》卷52,钦定四库全书本,第10页 a。谨按,此与《清朝通志》所记同。

③ 光绪朝《钦定清会典》卷2,《续修四库全书》编纂委员会编:《续修四库全书》,第794册,第39页。

,其潜邸之格格刘佳氏和侯佳氏分别被诏封为妃和嫔,阁即恭拟封号,呈递奏本如

恭拟封号字样

恭拟封妃刘佳氏字样

諴 肃 翊

恭拟封嫔侯佳氏字样

莹 巽 茂①

仁宗在其中钦定了“諴妃”和“莹嫔”字样,即是的和裕皇贵妃和华妃。在拟定封号的程中,还会特别注意规避之列帝宫主位所用之封号。如《礼部为片覆撰拟妃嫔封号由》折即称:“本年十二月十八谕:如贵着晋封为如嫔,所有应行事宜,着各该衙门查照定例预备。钦此。本衙门例应模拟字样立等奏,恐与列祖列宗之妃嫔封号清文相同相应,片行贵司将从妃嫔封号清汉字样作速详查明,逐开列清单。”②但是,从清中期的实际看,清代宫主位封号重复偶有发生。

另外,妃、嫔之尊号为“封号”而并非“称号”。是因其拥有正式的册封仪式;二是因“封号”之文必须意译,而“称号”之文则须音译。以目已知的资料看,当朝宫妃、嫔之封号,无论文汉文,均由阁拟开列,呈与皇帝钦定。如嘉庆十年(1805年),如贵晋封为如嫔,阁即拟“如”的四种文译法,分别为“dahashin”(遵从、顺从)、“dahasu”(和顺、贞顺)、“acabungga”(相、相宜)和“sulfangga”(从容、安稳),仁宗嘉庆帝用朱笔圈定“dahashn”。③

皇帝崩逝,其妃、嫔成为太妃、太嫔。除乾隆初年曾经对个别太妃予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为恭拟封号字样》,年代详,登录号:153950-001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库档案。

② 《礼部为片覆撰拟妃嫔封号由》,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,登录号:159083-001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库档案。

③ 《为如贵晋封如嫔朱笔圈封号清文字样事》,嘉庆十年正月初六,档案号:05-13-002-000090-0003,中国第历史档案馆藏。

以徽号之外,之历朝给予太妃、太嫔徽号,而只延续之之封号行称呼。据乾隆朝所定制度,妃、嫔薨逝之予谥,仍以其生封号称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清初顺治、康熙、雍正三朝,妃、嫔之封号并如清中样严格采用的形式拟,封号为汉文而文仅为音译之况并罕见。以康熙朝为例,其宫主位,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在康熙九年薨逝,追封为慧妃,文作“sure fei”,为意译。而康熙十六年、康熙二十年所封惠妃乌喇纳喇氏、宜妃郭络罗氏、荣妃马佳氏等,“俱无清文相应”①,均为音译。可知在封谥翻译方面,清初的实际运作还比较混

五、贵、常在、答应的称号

清代贵、常在、答应三级并无册封典礼,其名号之文亦行意译,只能算作“称号”。般而言,们的称号并非由阁所拟,其容主与其原本的姓氏、闺名或者皇帝所赐嘉名相关。

在《奏恭所译妃嫔封谥片》折中,这种“封号”与“称号”之差异表现十分明显,其称:

查得,依例,贵、常在等获封名号,皆译清语(语)。得封妃、嫔,方译为清语。现将晋贵(jin gui žin)封妃,将荣贵(zung gui žin)、思贵(en gui žin)、安常在(an cangdzai)皆封嫔,臣等将此四位名号恭译清语,另折缮写,呈御览,待旨意降,恭遵发布。

(另折)

imiyangga 晋

dengge荣

fulchungga 恩

sulfangga安②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奏呈圣祖仁皇帝惠妃等牌位清文》,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二,登录号:026362-001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库档案。

②《奏恭所译妃嫔封谥片》,嘉庆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四,档案号:03-0200-3945-043,中国第历史档案馆藏。

大家正在读